close

壹、計畫緣起與目的

一、計畫緣起與背景

艋舺地區是台北市都市形成的的重要發源地,亦為全台北市都市架構中最重要的歷史文化區。自民國七十五年起,台北市政府展開台北市西門中心商業區及艋舺地區更新及再發展的工作,在民國八十六年艋舺地區也成為特定專用區,並公布了萬華車站附近地區細部計畫案。 然而都市更新不能僅僅有個別的重大建設,還需要藉由公共環境的改善計畫,來統合串連全區的重大建設,提供高品質的艋舺特定區人行活動公共環境。且可將艋舺與該地區之獨特風貌、都市意象更加強化。同時改善個別計畫之間,通盤性的考量不足之缺失。

二、計畫目的

(一)帶動艋舺新站地區之更新與再發展

(二)建立本區之特色

(三)提升地區環境品質

 貳、計畫範圍界定

本研究規劃範圍界定以萬華車站為中心點,北側以和平西路三段為界,東以和平西路二段及中華路一段為 界,及莒光路以北及西園路以東所圍塑之街廓區域。

plan1-pic1.jpg

 參、整體發展構想藍圖與設計方案

一、整體發展課題分析

艋舺新站地區內公共環境更新之迫切性可以自以下的現況課題分析中具體呈現,計有七方面的課題:

(一)個別的重大建設未能統合發揮整體效益

(二)人行活動系統交雜、人行開放空間系統尚未建立

(三)歷史性建築物之尊重不足,地區意象無法連慣

(四)街道家具等公共設施缺乏

(五)公共標示系統缺乏

(六)公共空間之誤用與佔用、商家佔用與停車佔用

(七)視覺環境雜亂、尤其招牌最為嚴重

 plan1-pic2.jpg     plan1-pic3.jpg

二、建議優先改善區域:康定路(和平西路至汕頭街段)及萬大路(汕頭街至莒光路段)

三、整體發展構想 本部分將根據以上之分析為基礎,針對整體規劃研擬架構性原則,以做為細部設計之依循依據。

(一)整體規劃原則

1.維持艋舺新站地區原有之特色,並加強意象之建立。

2.加強各區域特色凸顯,提昇整體環境品質,藉由公共環境的改善,刺激民間認養區域環境維護。

3.結合艋舺商圈開發,進而引入人潮,再次帶動地方商業中心與觀光發展圈。

4.結合串連各相關環境改善計畫,提昇計畫效益與品質。

(二)活動節點突顯特色

1.建立節點及入口意象,引入萬華北區商圈人潮,促進本區經濟產業再發展。

2.藉由節點意象建立與配合當地節慶活動,吸引各地人潮至本計畫區域。

(三)使用分區構想

根據本會所做之的地區產業調查分析及其街道特性,將其新站地區區分為以下七區:

plan1-pic4.jpg

購物商圈區:

以結合區域購物圈為主要範圍,共涵蓋大里街服飾街、康 定路服飾街、萬大路段。為配合萬華車站辦公大樓完工後之區域發展,本會建議萬大路段將來可轉變成飲食小吃之形態。

公共服務區:

本區以公有建築物為主要區域,範圍涵蓋未來萬華區政中 心、台北市立圖書館西園分館、雙園市場。

交通轉乘區:

本區以提供交通轉為主,範圍涵蓋臺鐵萬華車站及站前公車停靠站。

休閒娛樂區:

本區以提供地方民眾休閒散步及戲曲演唱的展演空間,其範圍涵蓋西園路和平西路口三角公園及新站之交通公園。

四、優先改善設計構想

(一) 街道空間使用

(二) 街道家具

(三) 照明計畫

(四) 夜間照明計畫

plan1-pic5.jpg    plan1-pic6.jpg 

五、細部設計構想說明

(一) 街燈

(二) 地坪

(三)座椅

(四)導覽系統

plan1-pic7.jpg    plan1-pic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penspace 的頭像
    openspace

    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

    ope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