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博物園區023_BLOG.JPG

特殊價值

金瓜石是一個隨黃金開採而興衰的聚落,近百年來的採礦遺址,遍佈山城聚落及其周圍礦區,形成特殊的礦業地景,是一座天然的礦業發展博物館,記錄著臺灣礦業發展史。

本區擁有媲美世界其他地區的礦區,擁有完整採金、銅礦史,保有採礦時期的建築物、構造物、坑道、礦坑、開採器具與工具等,以及因礦業而生的聚落文化,歷經歲月刻劃,與自然地景的交互作用,形成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

簡介

黃金博物園於民國93114日開園,為全台第一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的博物館園區,將金瓜石地區珍貴的自然、礦業遺址、景觀特色、歷史記憶及人文資產做一完整的保存。

黃金博物園區佔地廣達5公頃,以煉金樓、礦場場長三毛菊次郎宅、高階管理人員居住的日式宿舍及太子賓館為園區內的主要建築特色。黃金博物園區的主要館區規劃有「黃金博物館」介紹與展示礦業文化及黃金物理特性;本山五坑坑道體驗-讓民眾能夠深入礦坑坑道體驗採礦情景;環境館-展示金瓜石地區生態環境與地質礦體特色;「太子賓館」只有開放庭園供民眾參觀,體驗日式宮廷建築之美。

黃金博物園區MAP001_BLOG.jpg

黃金博物園區MAP002_BLOG.jpg

 1.三毛宅

黃金博物園區MAP099_BLOG.jpg

在舊金瓜石車站斜下方,可以看見一棟老舊的日式建築,格局方正完整,那就是「三毛宅」。「三毛」全名為三毛菊次郎,是日治時期金瓜石礦區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名日本人。

金瓜石礦山自從於1896年(明治29年),由田中組取得經營權後,歷經更迭,至1933年(昭和8年)三月,由日本礦業株式會社購得經營權,此時即由三毛菊次郎出任新礦山的事務所長,並於稍後的8月成為改組的臺灣礦業株式會社副會長。三毛的貢獻在於就任後對金瓜石礦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新選定水湳洞選礦場場址 (即今之十三層遺址)、斥資興建水湳洞至八尺門的運礦鐵道、並積極進行金瓜石礦區內各項公共建設,改善礦山員工和住民的生活品質。以一位統治當局遂行經濟目的之餘,卻也達到了帶動地方進步、改善住民生活的實際影響。

2.日式宿舍區

現今位於黃金博物園區內,部分經整修後可入內參觀。在1935-1941(昭和10-16),為金瓜石礦區鼎盛時期,是時日本人皆屬管理層級,多居住在總辦公廳附近,即今之日式宿舍區。其中附有庭院的獨棟建築,是事務所長、總務課長、醫院院長等高階主管所住;其餘二戶一棟,屋側有小倉庫、小花園的是主管級職員所住;還有四戶一列的,由監工級的職員居住,各戶均有廁所及浴室,以當時來說設備算是十分先進。

3.金瓜石太子賓館 (縣定古蹟)

黃金博物園區MAP100_BLOG.jpg  

黃金博物園區004_BLOG.JPG

黃金博物園區007_BLOG.JPG

黃金博物園區009_BLOG.JPG

起建於1922年(大正11年),據傳為日治時代田中礦業株式會社,為迎接日皇太子昭和來台巡視之休憩用所建。賓館位居金瓜石礦山的地理中心,左側有日式宿舍區便於戒護,右側為內九份溪作屏障,背面有大金瓜山勢雄矗於後,整體環境氣度恢弘。主體建築物仿照日本皇宮的格局興建,面積約141.5,連同庭院則廣達360,週邊設施除了庭園、花草的和式風格整闢外,還有一座11洞的高爾夫練習場、一座50公尺遠的射箭場,設施俱全。民國85年,太子賓館由台電公司斥資整修完成,並負責後續維護。

4.本山五坑

黃金博物園區020_BLOG.JPG

黃金博物園區MAP101_BLOG.jpg  

金瓜石的本山礦場是一重要的礦產區,現已規劃入黃金博物園區範圍。「本山五坑」利用昔日的舊坑道再重新規劃,現總長度約170公尺,模擬昔日礦工在坑內採礦的情況。其中本山五坑口因位置適中,坑口較完整,早期也是台金礦場的辦公處所位置,坑道經整修後開放民眾購票體驗。

5.金瓜石黃金神社(山神社)(縣定古蹟)

黃金博物園區028_BLOG.JPG

通往黃金神社路上的鳥居與石燈

黃金博物園區034_BLOG.JPG

黃金神社遺址

又名「山神社」,西元1933年由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所建,奉祀由日本金屋子神社分靈來台的「冶鍊之神」。黃金神社位於大金瓜北側的山坡上,在矽化砂岩的山壁旁,堆積大量矽化岩石舖平成為地基,而後於上興建神社完成,困難度相當高。可從本山五坑口、黃金博物館旁的石階而上即可到達。光復後因日人撤出金瓜石,政府接管初期無人維護,現今只留下數支石柱和地基、鳥居等遺跡供人憑弔,但其日式神社規模仍隱約可見,登臨其上有極佳的視野,可近觀茶壺山,也可遠眺基隆山。

黃金博物園區040_BLOG.JPG

從黃金神社遠眺金瓜石地區全景

6.煉金樓

黃金博物園區049_BLOG.JPG

日治時期煉金樓原為提供外賓住宿之旅館,台金公司時期(光復後)曾作為煉金工廠,而後台金公司將煉金廠遷至水濂洞,煉金樓因而轉作其他用途。據地方人士表示這裡曾經用來收藏金子,也曾作為土地銀行的辦事處,服務當地礦工的需求。

7.沉澱銅辦公室&沉澱池

黃金博物園區064_BLOG.JPG

黃金博物園區067_BLOG.JPG

黃金博物園區065_BLOG.JPG

因本山五坑內礦水含銅量極高,為收集礦水中的銅,台金公司於民國558月完成水圳橋、銅沉澱槽等設施,用以將五坑坑內的礦水引入沉澱槽內,最後將沉澱銅收集成銅泥之後再賣出去,沉澱銅辦公室則是當時管理人員辦公的場所。

 


黃金博物園區001_BLOG.JPG

金水特展室(原電話交換室)

黃金博物園區014_BLOG.JPG

環境館(原台金辦公室)

黃金博物園區048_BLOG.JPG

金瓜石派出所

黃金博物園區039_BLOG.JPG

金瓜石消防池101_BLOG.jpg

蓄水池位於黃金神社下方山坡上,早期九分金瓜石地區供水不易,建蓄水池供消防用途

黃金博物園區025_BLOG.JPG

無耳茶壺山




參考資料:

1.黃金博物園區: http://www.gep.tpc.gov.tw

2.臺北旅遊網:http://taipei.mmmtravel.com.tw

3.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http://www.hach.gov.tw

4.陳玫臻等合著(2007)。瑞芳尋影秘笈:羊皮上的藏寶圖。北縣瑞芳鎮公所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