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河南勇路&日人路_2.JPG

魚路古道存在約略一百五十年之久,其功能因時代不同而有所轉變,從經濟活動運輸包括漁貨、茶葉、硫礦、牛隻等運送,另也有民生、民俗活動等功能,如迎娶、宗教等活動;也包含軍事設備運輸等,顯示其在士林與金山交通歷史上的重要性...

位置或地址

臺北縣金山鄉與士林區交界

內容與範圍

根據《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報告》(1999)所介紹,金包里大路:約闢建於1852年,沿途資源有魚、牛、石屋、大油坑硫磺礦區等,以「魚路古道」著稱。這條古道曾於1898年,由歸順的土匪簡大獅率部眾加以修復,別稱土匪古道。1901年,日本人再依等高線迂迴整修,歷經二年的歲月,終於在1903年完成,別稱士林金山道路。文書證據為1852年。

金包里大路:亦指稱「河南勇路」,河南勇路一詞的由來是在大嶺(擎天崗)附近有個「河南營」,乃是清領時期由中國各省抽調至臺灣防務之用兵,之後台語統稱這些兵員為「河南勇」。

日人路(砲管路):位日本當年強制徵調民夫所闢建的山道,路面鋪有碎石、石塊,作為馬匹拖拉炮管之用,以河南勇路為中軸,呈現「之」字狀緩坡而上。

大油坑:大油坑附近有數條東北-西南向的金山斷層之線通過,故有豐沛的硫氣及熱泉滲漏出來。自日治時期開始,就有人在大油坑提煉硫磺,如今採磺業已停止開採,挑硫古道通往陽金公路。

擎天崗:位於魚路古道最高點,約海拔750公尺,處於七星山東麓。昔日做草山牧場獲大嶺卡,有一大片碧草與成群的牛隻,是臺北地區觀察草原生態的好地點。早在清代已是牧牛的草原,目前為臺北農會經營。(位於臺北市境內)

範圍:主要包括魚路古道北段,從擎天崗「金包里城門」至「上磺溪停車場」,路程約2.5公里,包含週邊人文遺蹟與自然景觀(至頂八煙與八煙路段封閉,未列入調查範圍)。

特殊價值

1.魚路古道存在約略一百五十年之久,其功能因時代不同而有所轉變,從經濟活動運輸包括漁貨、茶葉、硫礦、牛隻等運送,另也有民生、民俗活動等功能,如迎娶、宗教等活動;也包含軍事設備運輸等,顯示其在士林與金山交通歷史上的重要性。

2.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經各方長期的研究與維護整理,人文歷史脈絡深厚,自然景色亦佳。

現況

本次調查從擎天崗金包里大路城門開始調查,終點為上磺溪停車場(因八煙出口處嚴重坍方,河南勇路與日人路皆已封閉);古道主軸為「河南勇路」,以石板堆砌石階道路,從金包里城門至森林帶一段較為陡峭;日人路則成「之」字迂迴而上,地面鋪有石板與碎石,長度較長而坡度較緩,沿途皆設有路標與人文和生態導覽解說牌。

河南勇路沿途可以經過獅子頭、百二崁、大石公、水源地、土地公廟、賴在厝地、大路邊田、憨丙厝地等遺蹟。於河南勇路大路邊田旁西邊小徑深入,可達栗蕨草原,可見到神戶牛隻出沒,更遠可通達大油坑等地;往採石場展示地方向可以到達清代守磺營遺址,營牆邊後方遺有礦界界碑,沿途有養蜂場、蓄水池、廢棄梯田等遺留之人文景觀。

日人路沿途經過土地公廟、山豬豐厝地等古厝遺址、番坑瀑布、礦工灶等,日人路可通往打石場遺址,打石場可觀察經整修維護,遺留石板與枕石,但未見相關採石器材設施,約過番坑瀑布後之日人路平坦寬闊,為早期採集白土礦,方便貨車運輸之用。

魚路古道除了有豐富的人文史蹟外,沿途亦可觀察因高度不同,而產生的草原生態與森林生態景觀的變化。

金包里大道城門3.JPG俯瞰河南勇路&日人路_2.JPG

位於擎天崗草原邊的金包里大路城門                         <!--[endif]-->草原區的古道風貌,可看見古道路線隨山坡起伏

河南勇路_日人路_第1交叉口_2.JPG水源地_3.JPG

<!--[endif]-->

古道交叉路口,左側為河南勇路,鋪設石板

、石階;右側為日人路,以碎石和泥路為主。

水源地,提供過往旅客和擔夫飲水,也是賴在舊宅的水 源。

<!--[endif]-->

推移帶_草原樹林交界.JPG土地廟全景.JPG <!--[endif]-->

草原與樹林混合帶

土地公廟

百二崁.JPG大石公_2.JPG

<!--[endif]-->

<!--[endif]-->

百二崁,日治大正年間此地是一管轄分界點,金山至百二崁稱「金山士林道」屬臺北州七星郡管轄,百二崁至士林稱「士林金山道」屬臺北州七星郡管轄,為金包里大大最陡峭路段

大石公,為昔日整修道路的分界,以南由草山、山豬湖一帶負責,以北由金包里負責

賴在地厝_1.JPG栗蕨草原_1.JPG

<!--[endif]-->

賴在厝地遺址,無明顯標示,需從古道一處叉路進入,房舍僅剩部份石牆,相關生活設施已不易辨識。

栗蕨草原,需經大路邊田叉路到達,時有神戶牛群出沒(調查當日未見)。

栗蕨草原_2.JPG憨丙厝地_1.JPG<!--[endif]-->

栗蕨草原一景,可連通至大油坑

憨炳厝地,現改建成解說導覽與休息涼亭

大路邊田.JPG 小橋、流水、古道.JPG <!--[endif]--> <!--[endif]-->

沿路常見石板橋

清代守磺營遺址,僅剩ㄇ字型牆堵,長寬約各15米,牆高約有2米。

守磺營_3.JPG                    守磺營_德界礦界界碑.JPG

<!--[endif]-->

清代守磺營遺址牆面

    位於守磺營後界碑,標示「德記礦界」

打石場_4.JPG打石場_5.JPG

<!--[endif]-->

打石場遺址設施

打石場遺址

山豬豐厝_14.JPG礦工灶_2.JPG

<!--[endif]-->

山豬豐厝地,共有兩棟建築,前方門埕泥濘,

需小心踩踏。

山豬豐厝地其中一棟屋頂和牆面有經修復

許顏橋_上磺溪_6.JPG 河南勇路_往八煙方向封閉.JPG

<!--[endif]-->

許顏橋,現為近年改建之石造拱橋

往八煙方向路段已坍方封閉

魚路古道地圖.jpg


參考資料:

王一婷(2002),《臺灣的古道》,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