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西班牙船艦由菲律賓開抵臺灣東北角海域,因不詳地名
為便於記載航海日誌,便以拉丁文命此地為San Diego(聖地牙哥),這是西班牙人的習慣以「聖」為開頭,為外國人最早對臺灣東北角的記錄
早期本地先民便以此譯為閩南語音「三貂」,「三貂」地型是臺灣最東北部的岬角,因而自然得名為「三貂角」。
↑↑↑三貂角燈塔位於貢寮鄉福連村的山丘上
位置
臺北縣貢寮鄉福連村馬崗街38之5號對面
內容與範圍
三貂角為臺灣地理位置極東點,位在貢寮鄉卯澳村與宜蘭頭城鎮石城裡間的海岬。
昭和4年(1929年)年及昭和4年(1931年),日本船舶先後於三貂角附近海域遭遇海難,臺灣總督府因此於此地籌建燈塔。
三貂角燈塔建造於昭和10年(1935年),塔身為白色圓柱形燈塔建築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炸射損壞,民國35年(1946年)修復發光,目前仍殘留當年戰爭機槍掃射的痕跡。
↑↑↑三貂角燈塔
↑↑↑三貂角涼亭
特殊價值
燈塔位於臺灣地理位置極東點,建造於日治時期,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鍊。
現況和內容
三貂角因地理位置為臺灣極東點,為臺灣最早可以看到太陽的地方,其上有三貂角燈塔終年照亮,指引方向
該處有一小段步道,可以行走至極東處眺望崖下的海濱風光,燈塔旁有兩個涼亭可供休憩,該處目前屬於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
1992年元月,海關為配合國內旅遊風氣的興起,因應地方的要求,三貂角燈塔成為北部地區唯一開放供民眾參觀的燈塔
並在燈塔主體下設展覽室,陳列全國燈塔的分佈圖、郵局發行的燈塔郵票及關稅總局的主要業務,並陳列不同的燈具零件及模型。
↑↑↑燈塔現今隸屬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
↑↑↑三貂角遠眺
↑↑↑中華民國領海基點
根據《貢寮鄉志》記載:「…惟臺灣區之燈塔,量雖多而開放參觀者少。獨三貂角燈塔即開放以饗遊人也。
燈塔位在福連村境,三貂角丘陵上,其肇建語詳〈澳港〉。太平洋戰爭中,且受空中施炸,痕跡至今猶存。
其路徑由馬崗小漁村附近,分出小路,驅車即可直上抵塔區。塔圍建築,悉採白色,其下一片綠茵草地,眺望太平洋,海天一色…。」
參考資料:
1.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http://www.necoast-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0082 (2009.02.01)
2. 唐羽撰著(2004),《貢寮鄉志》,臺北縣貢寮鄉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