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侯硐地區2.jpg

 

 

 

 

 

 

瑞三煤礦在民國60年代是全台最大礦區,不僅年產22萬噸煤量,當時聚落居民也高達6千多人;民國79(1990)停產後,當地發展每下愈況,如今則變成僅幾百人居住的偏僻地區,猴硐的發展史除了與煤礦業興衰密不可分,當地也融合了鐵道風情、山城景致、河岸風光,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觀

位置或地址

臺北縣瑞芳鎮柴寮路362號(瑞芳鎮侯硐火車站東側,臨基隆河沿岸一帶)

內容與範圍

除猴硐煤礦生活園區包含了下列區域:入口與核心區,其中包括侯硐火車站、瑞三選煤場遺址、瑞三大橋、選廠辦公室與周邊開放空間,配合設置路外停車場、遊客服務設施、全區導覽地圖。尚有礦區作業群落情境復舊區,以現地保存仍稱完整的瑞三本坑作業區,整合坑口設施(坑口、檢查室、配電室、坑口辦公室、變電室)、周邊附屬作業空間(木工場、柴油機車庫)、生活空間(工寮、浴室)等建物,完整呈現礦坑作業與生活全貌;另外河岸右岸包含:瑞三復興坑坑口設施及其附屬空間。

特殊價值

瑞三煤礦在民國60年代是全台最大礦區,不僅年產22萬噸煤量,當時聚落居民也高達6千多人;民國79(1990)停產後,當地發展每下愈況,如今則變成僅幾百人居住的偏僻地區,猴硐的發展史除了與煤礦業興衰密不可分,當地也融合了鐵道風情、山城景致、河岸風光,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觀。

現況

原由臺北縣政府、台鐵和瑞三公司三方合作,將瑞三礦業週邊建物設施規劃為「瑞芳礦業博物館」,從民國94(2005)1期工程開始至今,遲未落成;後因文化局評估過後,認為猴硐現有遺址留下的東西,不足設置一座博物館,博物園區最後因而不可行。如今則著手規劃為「瑞芳煤礦生活園區」。

硐煤礦生活園區分三部分,第一期整修工程包含瑞三本坑及宿舍,已於民國9710月完工;第二期工程包含選煤廠辦公室與周邊公設、鋪面步道等;另一部分運煤橋因登錄為歷史建築,整修計畫須待文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而選煤廠則因產權問題尚未解決,尚待協商。

目前調查區域範圍內建築、設施現況如下:

1.瑞三礦業選煤場

建築整體殘破圮廢,木造結構部份幾乎已毀壞崩落,內外部鐵製設施鏽蝕嚴重,僅剩鋼筋水泥磚造結構,岌岌可危。

DSCF1834.jpg

選煤場外牆可見「產煤裕國 瑞三礦業公司」字樣 DSCF1812.jpg

從運煤橋上拍攝,可看見選煤場屋頂、外牆及周邊設施圮廢

DSCF1813.jpg

內部設施銹蝕圮傾

DSCF1818.jpgDSCF1831.jpg

2.瑞三大橋

橋體部分因尚未進行整修,目前示立「禁止通行」告示,但實際上並未封閉,連結選煤場部分橋面僅以鐵板覆蓋,需注意安全,現已列被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DSCF1815.jpg

瑞三大橋前身建造於大正9年(1920年)之三層鐵橋,歷經民國54年(1965年)改建,但仍保留日治時期建造的橋墩,已被縣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DSCF1808.jpg

橋面仍保留運煤臺車軌道,目前因尚未整修,未開放行人通行

 3.選煤廠辦公室與周邊開放空間

選煤場辦公室外觀已修復完整,周邊開放空間、步道等設施在普查當日仍在施工中。

侯硐地區.jpg

瑞三煤礦辦公室(左)和選煤廠(中),辦公室建築和周邊步道、廣場已修復完成,位於猴硐車站(右)正前方

4.整合坑口設施(瑞三本坑口、檢身室、配電室、坑口辦公室、變電室)

坑口用紅磚與鐵欄杆封閉,有泉水從坑口湧出,坑口前空間步道已整修完畢;檢身室仍保留原樣,藍底紅字的「檢身室」字樣仍清楚可見;坑口辦公室與變電室經整修改成室內辦公、展覽、廁所等空間,但尚未開放使用;坑口左側石造變電室和蓄水池仍完整,內部設施已移除。

DSCF1789.jpg

瑞三本礦坑口前空間已經整修,並鋪設地磚

DSCF1790.jpg

瑞三本礦坑口上石匾標示「瑞三本」興建於「民國三十六年六月」,瑞三礦業負責人「李建興」等字樣

DSCF1791.jpg

坑口被磚牆和鐵柵欄封住,但仍有湧泉不斷流出

DSCF1793.jpg

坑口旁的檢身室

DSCF1795.jpg

配電室與坑口辦公室,利用原本已半傾毀的建築基礎,增加輕鋼架搭建的空間設施

DSCF1796.jpg

瑞三本礦坑口旁變電所

DSCF1799.jpg

瑞三本礦坑口附近菜園的周老太太,述說著從前瑞三礦場工作情形,猴硐從繁華到樸靜的歲月

5.周邊附屬作業空間(木工場、柴油機車庫)

外牆已重新粉刷,漆上復古標語字樣,試圖營造礦場原風貌。

DSCF1769.jpg

木工廠建築已經整修,外牆鋪上洗石子,並重新漆上從前礦區標語

DSCF1770.jpg

6.生活空間(工寮、洗澡間)

洗澡間已經整修,外牆重新粉刷,重新漆上礦場標語字樣;工寮也已經修整,建築外牆完好,但內部隔間與設施已移除,僅在入口處鋪設鐵棧道、欄桿,左側廚房爐灶仍保留;旁邊小倉庫目前為附近農民堆放農具之用。

DSCF1781.jpg

工寮內部空間,設施與隔間已移除

DSCF1782.jpg

礦工工寮

DSCF1783.jpg

礦工工寮周邊已整修完成並栽植草皮與鋪設地磚

7.瑞三復興礦區(坑口、週邊設施)

位於瑞三本坑坑口對岸,於1964年開坑至1990年停止開採,進入礦區需經過一台車隧道,一度有希望成為煤礦博物館屬地,但周邊開放空間仍經整修完成,建築設施內部部分以鐵絲網隔離,部分則堆置雜物看似尚未完工。

DSCF1746.jpg

瑞三復興礦坑設施,外部空間已栽植草皮和鋪設步道

DSCF1751.jpg

復興坑口辦公室

DSCF1760.jpg

瑞三復興礦坑坑口,較本坑坑口晚開坑

DSCF1764.jpg

礦坑內部景象

區域內其他指定或登錄之文化資產

瑞芳瑞三礦業

選煤廠:瑞芳鎮柴寮路36-2號。

運煤橋:選煤廠左側。

選煤廠辦公室暨倉庫:瑞芳鎮柴寮路4236-1號。

廢水處理廠:倉庫(瑞芳鎮柴寮路36-1號)後方

該文化景觀直接關連之文史資料

猴硐的碳礦發展

1904年(明治37年)採煤由基隆延伸至瑞芳、猴硐,當時猴硐、光復二里只有劉淵、呂姓、簡姓等五戶墾作山林人家。早期採煤皆屬於個人經營規模較小,其中開採最早,產量最多的礦坑應該是「後凹」溪谷上方的「九坑碳坑」(今位於猴硐路320號屋旁溪谷上方),及猴硐公路起點福德宮前溪谷左上方之「西川碳坑」。而稍後開挖的「一百階頂碳坑」(今位於猴硐路206號之1房屋背後),因產量不多沒多久就廢棄,直到後來新坑開採時才改為通風坑。而猴硐尚無輕便車和鐵道通達時,九坑碳坑所產的的煤,皆由挑夫人力挑煤經「陸軍路」運送至武丹坑13層煉金廠供煉金使用。所以猴硐早期採煤與採金有絕對的關係。

1908年(明治41年)623嚴雲年家族獲准取得猴硐、三爪子、烏塗窟礦區580942礦業權,926取得猴硐庄一帶石碳第二區礦業權,1909年(明治42年)又購得猴硐庄石碳地305291912年(大正1年)日人木村久太郎與顏雲年合資在基隆石碇堡瑞芳庄猴硐設立「久年炭礦」。1914年(大正3年)瑞芳久年炭礦購置採煤機器設備。

接下來瑞三礦業李建興家族,參與及投入猴硐地區煤礦開採時間前後長達75年,李家的採礦史就幾乎是一部猴硐的近代史,由此可見兩者關係之密切。1916年(大正5年)1月,猴硐礦業鉅子李建興受僱於王寶盛所經營的猴硐「福興碳礦」當書記,同年加入股東。此時猴硐人口極少,僅有數十間茅屋人家,採煤也屬於小規模經營的方式。1918年(大正7年)木村久太郎與顏雲年所經營的久年碳礦與三井合併成立三井系「基隆碳礦株式會社」,並收買北部鐵路沿線59個礦區。1919年(大正8年)猴硐「福興碳礦」為三井「基隆碳礦」合併,李建興轉業當包頭承攬採礦。1920年(大正9年)年經濟環境變壞,基隆炭礦採緊縮經營,廢除直營而改包採或甚至停採。李建興因歸還三井誤算工資及工作勤勞為三井所信賴之故,將猴硐部分碳礦給予李建興包採。同年320日倪蔣懷至猴硐投身礦業,包採基隆碳礦瑞芳三坑煤炭。

1921年(大正10年)7月基隆碳礦完成猴硐開採計畫,預定日產煤千頓。1925年(大正14年)四腳亭一、二、三、四廢坑,猴硐、三貂嶺碳礦因火車通車而崛起。1934年(昭和9年)71李建興成立「瑞三礦業公司」,向基隆碳礦承受包採瑞芳三坑全部採礦權,承包期暫訂3年。當時猴硐碳礦成為基隆炭礦瑞芳三坑,因此公司命名為「瑞三」。1935年(昭和10年)38猴硐坑開挖。1939年(昭和14年)年114日猴硐新坑開挖。1939年(昭和15年)114猴硐新坑開挖。1940年(昭和15年)年1013日,李建興與數十名員工因「五二七思想案事件」被日吏拘捕入獄。日治其間,大、小粗坑採金,猴硐及三貂領採煤,產量頗豐,整個猴硐地區的礦業已有相當的開發。

抗戰勝利民國34825日李建興等人獲釋。民國381228日瑞三礦業光司,向臺灣工礦公司承購猴硐礦場礦權及全部設備。民國431115日瑞三礦業公司改組為瑞三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民國53610日復興坑開挖。   

臺灣光復後,各種工業迅速發展,後又積極發展火力發電,對煤的依賴加深,需求更大。民國54年全台煤年產量超過光復初期的7倍,瑞三礦業年產量也由民國34年的4.2萬頓,到民國65年的22.2萬公噸產量最高峰,佔全台產量6.9%,民國70年代時約佔10%。瑞三礦業,煤礦蘊藏量約2795萬公噸,已開採約700萬公噸,坑道總長60公里,採煤最遠離坑口4.5公里,最深海拔下320公尺,煤質發熱量為60007400卡路里,民國66年員工最多為1569人。這段期間猴硐瑞三煤礦,是臺灣產能最大最好的礦場,除貢獻國家整體經濟建設外,也提供大量外來人口就業機會,同時促進地方繁榮百業興盛。民國5060年代煤業鼎盛時期,居民高達9百多戶,聚集6千多人,此時是猴硐有史以來的黃金時期。

民國79年臺灣整體煤業沒落,因採煤深度越挖越深不敷成本,再加上工資上漲敵不過進口煤,瑞三公司隨著政府民國80年廢礦補助最後期限才宣布全面停產。民國80年平溪鐵路沿線煤礦也全部停產。猴硐地區除了礦業之外缺乏其他替代性產業,隨著礦藏日漸枯竭,人口逐漸外移,形成許多空屋和殘缺斷樑的工寮和民宅,至此聚落以顯著萎縮。(節錄自猴硐探源)


參考資料

1.陳章貴、周章淋,猴硐探源-臺北縣瑞芳鎮猴硐地區鄉土尋根探源,猴硐國民小學

2.臺北縣瑞芳鎮猴硐地區史蹟與煤金礦業巡禮導覽--金生金世煤完煤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7台北縣文化景觀普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penspace 的頭像
    openspace

    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

    ope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