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在台灣發展已有二十年的時間,在有法令的規範、環境條件的不同、徵選機制的篩選,甚至民情風俗的考量等,公共藝術逐漸成為一項新的專業,不再只是單純的藝術創作,同時還必須考量非常多的因素,然而,現今學校教育中,卻鮮少整合性之課程,讓有心參與公共藝術的創作者,經常不得其門而入......

14917091_1431324610229636_4038201098366672906_o.jpg

 

醞釀多年,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終於在今年度獲台北市文化局經費補助下,舉辦第一屆「創藝樂園-公共藝術種子營暨戶外藝術展」,透過系列課程的安排,提供創作者廣泛吸收不同領域整合概念,並藉由工作坊的跨領域合作,以實際場域作為基地,激盪出不同創意火花,創作出具新意之作品。課程部份,邀請公共藝術、環境設計、工業設計等相關專業老師講授理論課程,並安排兩次參訪導覽,帶領學員實地觀摩公共藝術作品及藝術製作工廠,了解公共藝術執行實務。創作營中,請到5位具豐富評審經驗之老師,模擬公共藝術徵選會議方式,從實務面給予專業意見,讓學員作品有機會更貼近實務,進而創作及製作出更精彩而成熟之作品。

邀請跨領域專家學者講課,讓學員多方面學習.jpg

公共藝術導覽,帶領學員認識國內公共藝術作品.jpg

創作營學員分為5大組,每一組由一位藝術家擔任導師引導學員創作.jpg

創作營安排在暑假期間,利用連續兩週五、六、日舉行,吸引超過50位學員報名參加,經過第一階段的面談了解,最後選出42位已有基礎美術或設計訓練之社會人士及學生進行跨領域分組,由黃浩德執行長擔任創作營總導師,另邀請江洋輝、吳建福、李昀珊、鞏文宜、羅傑等5位藝術家擔任分組導師,期望透過藝術家的經驗傳承,讓學員更了解公共藝術在實際創作上,無論是與環境的融合性、材質的耐候性、與民眾的互動性,甚至是經費預算的可行性等,皆須有全盤的考量與規劃,才有機會在最後脫穎而出。

而本次創作營的另一項培育重點,在於「跨領域之合作」,分組時特意將兩個完全不同性質領域的學員分為一組,一方面是期許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下,各自發揮專長,激盪出創新的作品,一方面是透過跨領域的組合,讓學員練習與不同專業領域背景的人對話溝通,進而將想法整合,加乘大於二的創意,最後,在20組學員作品中,評選出9組可實際執行之作品,補助材料費5萬元實際製作展出。

跨領域專長的溝通與合作,亦是本次創作營之培育重點之一.JPG

 

松山文創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從過去製菸工廠到現在文創園區,都在各個時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此,本次創作營學員提案中,從環境發想,如李英華、戴邦昀共同創作的《共生》,創作理念源自於水與樹之間的共生概念,反思人為破壞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共生》從自然互助共生的概念發想,引導觀者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JPG

 

《欸!有人來了》,創作者許淑禎及陳乃瑄用富饒趣味的誇大人形,反向的提醒民眾對大自然該有的尊重態度

《欸!有人來了》用誇張的圖案,以趣味的方式,從動植物的視角宣導民眾珍惜大自然.JPG

 

受到松菸的優美環境啟發的張淑玲、李俊逸,用《鳥憩.松菸》創造一個可以讓人停留駐足的休憩場域,一同感受環境的美好;而游云旨創作的《環與・鏡像》,則是用彎曲不規則的鏡面,將自然反射出有趣的形變,用另一個角度希望觀者反思與環境的關係。

《環與・鏡像》(左)及《鳥憩・松菸》(右),用作品與環境產生對話,期望引導觀者思考與環境相處的方式.jpg

 

從歷史面來看,林翰平從文史資料中發現松菸環境景觀的變遷,而以舊窗框及稻草重新詮釋《消失的邊界》

消失的邊界01.JPG

 

蔣惠敏、王珮宇作品《煙消雲散》,透過不同圈數的紙捲排列組合,明暗疏密營造煙霧飄緲型態,隱喻著菸廠輝煌的歷史雖隨時間消逝,但因文創產業的注入而讓舊菸廠重獲新生

DSC_6592.JPG

 

從菸廠到文創園區,劉宗翰及陳玟孜將松菸的歷史定位比喻為一隻會下金蛋的《文創金鴨母》,呼應了松山文創園區古往今來的角色地位

入選學員作品《文創金鴨母》.JPG

 

陳慶駿、白淞任則以《迴巢》,探討園區多元文化及歷史定位的不斷改變下,是否有回歸原始的一天

迴巢01.JPG

 

而從「菸廠」到「禁菸」園區做發想,許奕堃、蘇雅純,結合既有的環境景觀,創造了虛擬人物《尼古丁先生》。

彷彿要從牢籠裡爬出來的《尼古丁先生》,妥善利用了既有的環境景觀,作品完成後效果相當良好.jpg

 

為了增加展覽的可看性及藝術性,我們另邀請6位藝術家導師,同樣以松山文創園區為基地示範創作,吳建福帶來風動作品《風・信・子》,沙漏隱喻了時間,兩顆心包覆其中,隨著風的帶動,不斷產生造型的變化,讓人感受時間與心的聯繫與對話

學員作品《迴巢》(左)及吳建福作品《風・信・子》(右).JPG

 

鞏文宜的《松菸愛ㄧㄚ ㄧㄚ 》,用活潑可愛的鴨子造型吸引了無數家長與小孩的目光

造型可愛的《松菸愛ㄧㄚ ㄧㄚ 》,與園區自然景觀相呼應.JPG

 

江洋輝用形似雲朵的飛行器,帶來載滿創意能量的《騰雲・駕霧》

江洋輝作品《騰雲・駕霧》.JPG

 

漂浮在生態池面上,以曼陀羅彩繪及特殊夜光塗料所呈現的作品,是黃浩德帶來的《能量花園》

黃浩德作品《能量花園》.JPG

 

羅傑則以高彩度的拼接,雕塑形似母體孕育生命之《載體》,隱喻松菸乘載的歷史與現在

羅傑作品《載體》.JPG

 

而在菸廠路入口處的《尋藝・時光》,則是李昀珊運用載滿紀錄的光碟片拼貼而成,隨著慢速馬達的緩慢轉動,時間彷彿靜止一般,讓人忘卻環境的吵雜與繁忙。

李昀珊作品《尋藝・時光》.JPG

 

就「創藝樂園」之結果來看,作品呈現突破了既有空間的想像,對松山文創園區的空間使用上有了更多元的嘗試;對參與的學員而言,系列課程的講授強化了公共藝術的基本觀念,工作坊的激盪訓練了跨領域的溝通與整合,評審委員的經驗傳授達到實務操作上的經驗累積,並透過展出過程,檢討作品之藝術表現,以及對環境及民眾的效果及影響;對於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來說,本次的計畫是在公共藝術教育推廣上,針對專業者培訓一次非常實務性的嘗試,我們也期許在不久的將來,真的能看到更多新生代的創作者參與,讓國內的公共藝術朝向更多元化、更跨領域的結合與創意爆發。

DSC_6719%5C.JPG

 

本文發表於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出版  公共藝術簡訊No.134

arrow
arrow

    ope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