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山城.jpg

 

 

 

 

 

 

(拍攝地點:頌德碑公園)

九份因其特殊的礦業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山城聚落,多變的山坡地景,孕育出獨特的人文地景,是臺灣少有存留「面」向的人文景觀...

九份山城2.jpg

 

九份聚落(拍攝地點:烏勢巷)

位置或地址

瑞芳鎮九份地區

內容與範圍

1.基山街

基山街為九份主要街道,又稱暗街仔,有傳統巿場以及民宅棚子遮住,光線不足暗暗的所以稱做暗街仔。基山街在日治時代晚上最熱鬧,所以暗街仔是指晚上的街巿的意思,以前基山街兩旁的店家會在街道上搭起棚子遮陽避雨,而現今基山街仍是九份地區主要的商街,不論平日或假日,總是充滿人潮,本地加上各國的旅客慕名前來,形成熱鬧的街景。

2.輕便街

輕便路於第二次黃金時間興盛,是九份與瑞芳之運輸要道。瑞芳火車站改搭基隆客運往金瓜石線至九分站下車經階梯前往。1931年台陽株式會社在顏國年主持下完成輕便路鐵路建築,加強九份與瑞芳之運輸。日治時期九份主要對外交通有兩條道路,其中一條是輕便車路。那時大約有輕便車20台,1台車可坐4人,由1人推著走,推動時車伕即可跳上車,等到速度變慢時再下來推,雨天時車上可搭雨棚遮雨。輕便路往瑞芳方向有一個「輕便流籠頭」,那是上下坡時因波度太陡,須用「流籠」牽引,輕便車上有一「鉤仔」鉤在「流籠索」上,流籠索則由「鉤母」帶動拉車走。

輕便車小鐵路於1954年拆除時,昇平戲院前的車站因而消失,由戲院至頌德碑段,路途平坦且視野開闊,並設置人行步道,為極佳的觀景點。

輕便街與基山街兩條上下平行街道之間有許多名為「穿屋巷」的特殊路徑,為方便縱向通行而設置的路徑,狹窄的路徑常必須穿越民宅屋頂或地下室,是九份地區特別的景觀。

 3.豎崎路

九份聚落中最重要的縱向道路,全街均由石階組成,共三百六十二階,沿街走來可眺望聚落,並有許多茶藝館(如悲情城市、九份茶坊等)、藝品館、派出所、雜貨店等,而相當具特色之日式建築「彭園」亦位於此路上。

4.汽車路

現為102縣道,於1937年興建完成,是九份對外聯絡的主要道路,可對外聯絡瑞芳、金瓜石、雙溪一帶。

5.礦工住宅

約莫30年前,九份房子屋頂還都是鋪滿油毛氈,一片黑壓壓的房子,形成特殊的聚落。而九份山區多石頭,從前礦工住屋多數以石材砌成。家境稍好的人,用整整齊齊的「四支石」砌成;其次正面用「四支石」,其餘用不整齊的「雜錯石」;最不得已都用「雜錯石」。至於屋頂,除了油毛氈舖蓋外,有人四周設女兒牆,九份人稱之為「風圍仔」,顧名思義用以防颱。如果沒有「風圍仔」,只好在屋頂兩側壓上鐵軌,用鐵線固定在地面的大石頭上,以免颱風來襲,將屋頂掀起。另外,在門口或窗口之上作一個遮雨板,九份人稱之為「鳥踏仔」。

生活水準提升以後,許多九份人毀掉舊宅,改建鋼筋水泥房屋;也有人在石頭屋外塗上水泥,但保留油毛氈屋頂;另有人維持石頭牆身,改用水泥屋頂。總之,純粹早期礦工住宅,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只在崙頂路、輕便路、烏勢巷等地段,還可以找到部分遺跡。

6.台陽礦業事務所

台陽礦業事務所的前身為「雲泉商會」,於明治36年(1903),顏雲年與蘇源泉等人所組成,昭和12(1937),遷移到豎崎路端點至今。為過去產金的權力中心。現今,台陽礦業事務所預備將內部空間規劃為金礦博物館,分設簡報室、歷史館、採礦館、礦石館、製煉館及早期事務所的辦公室概況等供民眾參觀。而八番坑就位於事務所後方山壁,坑口牌匾被樹木交雜攀附,形成特殊景致,亦吸引不少電影前來取景拍攝。

特殊價值

1.九份因其特殊的礦業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山城聚落,多變的山坡地景,孕育出獨特的人文地景,是臺灣少有存留「面」向的人文景觀。

2.九份因採集金礦而留下許多相關設施,記錄在此曾經發生過的採礦歲月,衍生特有礦業常民文化,至今而形成特殊環境紛圍,亦吸引藝術工作者進駐,伴隨觀光的蓬勃發展。

現況 九份山區因種種歷史因素所形成下的山城聚落景觀,可以說是「自由發展」而形成,近年來觀光業鼎盛,給九份帶來生機,許多建築紛改建成水泥建築,隨開發越來越多,面臨山坡地承載力的問題。民國89(2000)曾發生山崩的事件,於基山街、昇平戲院後方一帶崩塌,造成102縣道交通中斷,基山街152-160號五戶民宅首當其衝,但所幸未造成傷亡,但卻也嚴重突顯九份發展的問題。

民國90(2001)縣府成立「瑞芳風景特定區管理所」,範圍包含從水湳洞到三貂嶺一帶,面積達2139公頃,九份聚落亦包含其中,使之發展能有整體考量;縣政府在民國94(2005)發布「臺北縣政府瑞芳風景特定區建築景觀審查小組設置要點」,對於山城建築規範的問題,有較積極管理的處置。目前九份的發展仍有傾向過於商業化,許多特有的元素慢慢被取代,未來的發展與保存是值得謹慎思考的問題。


豎崎路路碑.JPG

豎崎路口

DSCF1322.JPG

油毛氈屋頂油毛氈,九份人稱為「紙版」;柏油,稱為「擔仔膠」,因為比瓦片便宜,施作也比較簡單,是早年九份最流行的建材,近年來已逐漸被水泥屋頂取代。

DSCF1326.JPG

九份迷人之處莫過於起伏的地形,錯落著有風味的建築

DSCF1327.JPG

九份聚落常見的「穿屋巷」,是居民彼此互惠的一種共識

DSCF1340.JPG

台陽礦業事務所

 

  DSCF1302.JPG 

五番坑

DSCF1341.JPG

電影《八番坑口的新娘》便是以八番坑採金礦的故事為主軸

DSCF1342.JPG

八番坑口前,通往坑口的臺車軌道仍保留完整

DSCF1347.JPG  

八番坑口由內向外

DSCF1351.JPG

位於八番坑前,原本是臺北第一座保險套工廠,但相關設備已於96年拆除。

DSCF1318.JPG

位於頌德公園旁的輕便車隧道-磅坑口,這裡原為輕便車的流籠頭,流籠頭就是控制電動絞盤以鐵所拉動台車的指揮中心。


參考資料

1.瑞芳鎮志

2.陳玫臻等合著,2007,瑞芳尋影秘笈:羊皮上的藏寶圖,北縣瑞芳鎮公所出版

3.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4.瑞芳鎮公所網站

5.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6.夏老師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