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底煤礦全景.jpg

石底煤礦場遺蹟,廠辦設施都已移除,僅剩下部分斷垣殘壁;坑口內部積水,外觀保存良好。

菁桐文化景觀地圖.jpg

位置或地址:

平溪鄉菁桐村

內容與範圍:

石底煤礦遺址主要以石底大斜坑坑口周邊相關設施為範圍,斜坑開鑿於1937年(昭和12年),費時3年開鑿完成,以傾斜15度之俯角,延長900公尺,自坑內2500公尺之水平電車,聯絡石底一、二、三、五坑,負責將各坑煤礦集中由大斜坑運出,縮短距離;坑內南北範圍總長約5公里長,1.5公里寬,深度為1公里(下降至海平面下730公尺),於民國64年收坑。

其他設施包含石底煤礦選洗煤廠、總辦事處、物料倉庫、捲揚機、洗澡間、降煤櫃、礦工休息室、坑口辦事處、配電室、機電工廠、變電所等。

特殊價值    石底煤礦為當時臺灣產量最大的煤礦,產量可稱是全台第一,最足以為臺灣產煤代表,當時石底煤礦所產的煤稱為『臺灣煤』,為臺灣煤礦產業歷史中,具代表性的重要遺址。

現況  據當地居民表示,石底煤礦礦區在民國86年結束開採後,因土地為礦廠向私人承租,所以已將建物和土地歸還給私人所有,但因承租年代久遠,產權部分較為複雜,部分建築已有做私人營業使用,部分則為荒廢,呈開放式可供參觀。

1.石底大斜坑

目前坑口高度已被土石淹沒2/3,設有鐵柵欄,坑內有大量積水;坑口外觀完整,坑口上方名稱和兩旁立柱刻字仍清晰可見。

DSCF1215.jpg

石底大斜坑坑口,已被土石掩蓋2/3面積
<!--[endif]-->

DSCF1218.jpg

坑口內部已有大量積水
<!--[endif]-->

2.選洗煤廠

目前鋼筋水泥建物結構尚堪完整,內部機具已撤除,外部僅有表面部分水泥剝落,選煤場建築體上方已經修整,原為經營「碳場咖啡」咖啡簡餐,但現在已歇業;另一部分則有經營「東京民宿」業者使用中。

DSCF1177.jpg

選洗煤場

DSCF1192.jpg

選洗煤底基建築結構體
<!--[endif]-->

3.總辦事處、物料倉庫、礦工休息室、坑口辦事處、機電工廠

建築屋頂已大部分被移除,目前僅殘存四周牆面和地基。

DSCF1202.jpg

總辦事處,屋頂和設施已被撤除
<!--[endif]-->

DSCF1253.jpg

物料倉庫僅剩下四周外牆佇立
<!--[endif]-->

DSCF1203.jpg

總辦事處辦公室

DSCF1205.jpg

總辦事處辦公室

4.配電室

屋頂已塌陷,內部設施已撤除,門窗構造還可辨識原貌。

DSCF1221.jpg

配電室
<!--[endif]-->

DSCF1222.jpg

電機工廠已被拆除,剩下部分地基可以辨識
<!--[endif]-->

5.捲揚機

內部機械已被移除,有一部分改建成公共廁所使用。

DSCF1234.jpg

6.洗澡間

牆面屋頂完整,澡池、隔間設施仍有保存。

DSCF1226.jpg DSCF1227.jpg

<!--[endif]--> <!--[endif]-->

7.降煤櫃

沿鐵道前後剩下兩處降煤櫃,其中一處現在以降煤櫃為基礎,上方改兩層樓之鐵道景觀咖啡,二樓屋頂則為搭建鐵皮加蓋。

DSCF1263.jpg

區域內其他指定或登錄之文化資產:

菁桐車站(縣定古蹟)

 DSCF1168.jpg 

太子賓館(縣定古蹟)

DSCF1164.jpg

與該文化景觀直接關連之文史資料:

平溪鄉煤礦產業發展

平溪鄉先民於西元1800年前後入平溪開墾,初期以採集薯榔、樟腦、大青、茶葉等農耕為主,至1908年(明治41年)平溪望族潘炳燭先生發現煤田露頭,為促進平溪鄉發展,便遊說日人藤田傳三郎主持之藤田合名會社(簡稱藤田組)來鄉開發,同年經試掘後,發現煤質良好、煤層厚度也高,因而在1909年(明治42年)申請取得採礦權。後因交通閉塞、勞務、運輸等問題無法解決,非集鉅資不能開發而告停頓。潘氏知道顏雲年及嚴國年兄弟經營礦業有成,便釋出礦權說服藤田組敦請顏雲年合力出資合力經營開採平溪煤礦。1918年(大正7年)6月,顏雲年與藤田組共同出資100萬元組織「台陽礦業株式會社」,1920年嚴氏另行增資5萬元承受藤田組所持有全部股份,並合併瑞芳金山創設「台陽礦業株式會社」,開始計畫性開發平溪石底煤田。

隨著台陽礦業公司石底煤礦大小坑口陸續開發和大批工寮宿舍的建構,吸引相當多外地來的從礦工人,而平溪鐵路的完成,使原本散居各山區及河階的居民,逐漸延著平溪鐵路各火車站周邊腹地居住,並逐漸形成菁桐、石底、十分3大聚落;3大聚落之老街並成為鄰近居民生活用品集散地。

平溪鄉自民國初年煤礦開採,至民國8610月煤礦全部停採,煤礦產業整整伴隨平溪走過80個年頭,鄉內處處可見煤礦產業設施、礦場遺址及因運煤而開闢的平溪支線鐵路,皆是平溪鄉最大的文化資產。但因煤礦停採之後鄉內無替代產業,鄉民無就業機會導致人口外流,本鄉鄉民由民國58年煤礦鼎盛時期的16千多人,至民國78年時僅剩7千多人,目前全鄉人口約5千多人。(摘自《平溪鄉煤礦產業文化古蹟巡禮》手冊)


DSCF1143.jpg

位於菁桐太子賓館後方的兩座溜滑梯

DSCF1297.jpg

鳥瞰日式宿舍區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7台北縣文化景觀普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